“孩子,你要进国字号队伍,你现在就要拿到省级锦标赛的冠军。练!”
竞技体育的残酷性,成功的孩子只是冰山一角。满身伤病,断送生涯,当炮灰的孩子才是绝大多数。
长久以来的唯金牌论在塑造了为数不多的冠军的同时,领奖台下的炮灰有多少?
“步步为营”,是不是应该这样理解,青少年运动员在每个阶段要具备这个阶段该具备的能力。而不是在每一个阶段赢得多少冠军。就像“12岁的孩子,应该具备集体防守的战术意识了,可以做到在丢球后直接反抢,有组织地上前围堵对手。”而不是“12岁的孩子,应该可以在市一级的比赛中拿到XX个冠军。”
青少年运动员长期发展规划
上图揭示了青少年的运动发展中各技能分类的金字塔,在塔尖的专项技能水平必须有基础动作技能和身体素质基础作为基础才能得到有效发展。只关注眼前的成绩,孩子的成长只是空中楼阁。
青少年阶段,比赛只是培养的手段,不是目的。
上图,是青少年运动员专项水平培养金字塔。专项能力的培养才是基底,竞赛才是上层。
尊重青少年的成长的规律,根据孩子成长的过程特点来设置能力的发展目标,为孩子做青少年运动员长期发展规划(Long-Term Athletic Development),才是正确的。
有了青少年运动员长期发展规划这一理念,在实践层面上,如何来根据青少年的成长规律来进行发展规划呢?
实践规划
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会经历不同的阶段。随着青少年的生长发育,在每一个阶段,身体和心智的发展水平都会表现出阶段性的特点,也会对专项和体能的训练提出需求。
这就为家长和教练提出了一个问题。你的孩子,或者你指导的青少年运动员,现在处在什么阶段?将问题展开,孩子目前所处的阶段,需要在专项上投入多少?专项技术-技能上的训练应有多少深度?体能训练应注重什么方面?
根据青少年的成长发育阶段特点,我们将青少年运动员的培养划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按照上图的阶段划分,即可着重对青少年运动员的发展进行规划。
以11-13岁这一阶段为例,此阶段为青少年运动员的运动成型期。从专项上来讲,技术的训练应该加强重视,需要有专门的技术训练来提高孩子的运动表现。技能的训练也可以开始增加比重。
在此阶段,孩子在心智上也有了足够的发展,对于专项,已经开始有了自己的思考。所以,教练可以在训练的过程中,更多地进行讲解。让孩子明白训练的原理:这一次的训练针对的是什么技术?为什么要这样练?教练也可以对孩子的训练提出目标性的要求:这一次训练,需要孩子表现出什么样的技术水平?
当然,在此基础上,可在训练后的总结中对孩子当堂训练课的技术表现进行点评,指出优势与不足。另外,正是由于孩子的心智发展已有一定水平,技能的训练也可以增加。
在生理上,11-13岁的青少年已经进入生长高峰期,运动系统的发展可能赶不上因骨骼快速生长的节奏。这样的不同步,会带来协调性、关节灵活性、速度等素质出现下降。随之而来的,是上升的受伤风险。
因此,在此阶段,体能训练应有相应的调整,弥补骨骼快速生长带来的运动能力失衡的同时,降低受伤风险。可适当进行力量训练,增强肌肉对骨骼和关节的保护,同时,为技术的发展提供保障。在此基础上,灵敏素质、协调性也需要加强。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教练一定要注意训练量的把握,防止过度训练带来的损害,同时保证良好、充分的热身。
“青少年运动员长期发展规划与阶段性培养”是一个宽广而深厚的理论体系。以上仅仅是对11-13岁这一阶段青少年运动员培养的简单举例,只是冰山一角。
然而,正如本期主题所探讨的,青少年运动员的发展是一个需要长期的规划的过程,要成为一名优秀的青少年体育教练,也必须掌握足够宽广的基础理论才能进一步细化实践的方法论,同样需要长远的打磨。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