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前,前国脚徐亮录制的关于“国足500万挣得少”的视频在前几天突然受到热议。视频引发众多批评和谩骂,徐亮为此在近日做出了进一步解释。但无论怎样解释,舆论风向似乎并未改变;原因在于整个社会将中国足球视作争议焦点,任何指责、谣言都可以轻易传播,而喷子们却很少需要承担任何责任!
有许多人坚信,“中国球员挣得太多”这一说法根深蒂固。但事实真的如此吗?
我们不得不承认,一些赶上金元足球鼎盛时期的球员确实获得了远高于市场水平的待遇。然而随着金元足球泡沫破裂,许多中国球员面临拖欠工资问题;那些没有被拖欠的球员,其收入也并不可观!
中超的顶薪税前是500万,在扣除45%所得税后,实际到手为275万。虽然不同地区的减免税政策略有差异,例如上海两家俱乐部注册在崇明,依据当地政策,这两家俱乐部的顶薪球员实际到手达到350万,这已经是中国足坛当前的最高薪水!
然而,在中国足球界,能享受如此高薪的球员为少数。即使像蒋圣龙这样的国家队主力球员,目前的合同也达不到500万税前/350万税后!在整个中超范围内,能够获得最高薪水的,数量少得可怜,50人都不止,可能勉强有二三十人!
在5G时代,能够成为中超主力的球员都被视为行业精英。而在目前的中超联赛中,一些主力球员的年薪甚至不到百万元。
而中超的替补球员,以及中甲联赛的核心球员;他们在行业中的地位属于一流水准,一个月的工资大约只有一两万。
在一个行业中,顶薪为350万,精英薪水不过百万,一流水准仅有一两万;若外界认为中国足球应该减薪,那么中国足球将难见复苏之日。
中国青训体系从2005年开始重振,很大程度上得益于金元足球的推动。这使得许多家长意识到,只要孩子拥有足球天赋,踢球进职业队就能获得高薪。由于我国校园足球体系不健全,与职业足球系统缺乏衔接,选择职业足球道路往往会耽误学业,如果没有高额薪酬的刺激,有多少家长愿意让孩子选择职业足球呢?
对于那些可以进入职业足球领域的球员,如果坚持校园足球训练,极有可能被知名大学如北理工、河海等特别录取。尽管上大学意味着几乎不可能拿到像顶级球员那样的丰厚合同;但这些知名学府的文凭可以打开就业大门,找份体面待遇宜人的工作也并非难事。
如果没有高额薪资的诱惑,家长恐怕也不会如此决心;或许像王钰栋这样的球员在6月不会代表中国队出战世界预选赛,而是选择参加高考。
若你认为中国球员薪水过高,不妨思考一下:在你所在行业里,你是否能跻身前400?倘若你在该领域排名前400,你的月薪会仅为一两万元吗?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