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6月25日的布宜诺斯艾利斯纪念碑球场,当主裁判终场哨响时,留着浓密胡须的25岁前锋马里奥·阿尔贝托·肯佩斯跪地痛哭。这个来自科尔多瓦的农家子弟,刚刚用决赛梅开二度的表现,终结了阿根廷长达48年的世界杯等待。 那届世界杯的暴雨让球场变成沼泽,却成就了肯佩斯独特的"犁地式突破"。对阵波兰的小组赛关键战,他在禁区外15米处用左脚轰出世界波;半决赛迎战秘鲁,又上演独中两元的好戏。最令人难忘的是决赛第105分钟,他在荷兰队禁区内连续变向,身体几乎与地面呈45度角时完成致命一击。 时任主帅梅诺蒂的"伪九号"战术让肯佩斯获得空前自由。他经常回撤到中场组织进攻,这种踢法比梅西的"自由人"角色早了整整30年。在3-5-2体系下,肯佩斯与卢克、贝尔托尼组成的锋线,场均创造7.2次绝对机会。 由于赛事在军政府统治下的阿根廷举行,肯佩斯的成就长期被政治阴云笼罩。但不可否认的是,他让世界看到了南美足球的野性之美。2018年俄罗斯世界杯期间,阿根廷媒体发起投票,肯佩斯仍以68%得票率力压马拉多纳,当选"最纯粹的民族英雄"。 如今在罗萨里奥的肯佩斯博物馆里,那双沾满1978年决赛场泥浆的球鞋,仍在诉说着那个用足球点燃整个国家的夏天。蓝白风暴中的孤胆英雄
"我们不是为11个人而战,而是为2800万阿根廷人民而战"——肯佩斯在决赛前的更衣室演讲
泥泞中的艺术大师
被遗忘的战术革命
争议背后的国家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