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RONMAN Philippines赛记:大铁破10的前前后后

2025-10-12 10:34:07
Avatar for adminadmin

但是我心里并不惧怕这种环境,我参加过很多炎热的大铁,瓜州、哈萨克斯坦、尼斯、兰卡威……此前的最好成绩是10小时44分。菲律宾大铁M30-34组去年的冠军成绩是10小时05,也就是说今年要想争取KQ,至少要在10小时左右完赛才有机会。这是挑战,但也是激励我继续突破的机会.我觉得如果找一条大平路又凉爽的比赛,当然能出好成绩,但我要破就要在菲律宾破10。

完成报名后,我计算了菲律宾大铁的名额分配,全场一共25个KQ,预估M30-34只有2个名额。Kona的名额基本人人都会要,所以必须拿到年龄组前二才可以。而我在2月的泰国70.3赛场和台湾的前职业铁三选手吴承泰(泰神)确认过,他要来菲律宾争取KQ。泰神是对岸很有名的职业选手,大铁9小时水准,所以我们组的名额又少了一个。此外我也确认了菲律宾本土最快IRONMAN选手Mervin Santiago也会参赛,他在去年尼斯的成绩是10.5小时(比我快接近三小时,晕倒)。

另外这场还是2024年这个KQ周期里亚洲唯一一场IRONMAN,全亚洲想要争夺KQ的高手都会有所考虑,所以还会有很多我们不知道的竞争对手存在。但是无论如何,我和教练的看法一样:不管谁来,都是要自己比好,把所有训练的水平都发挥出来,剩下的交给老天爷。

备赛:体能储备和热适应

罗sir说过:耐力运动就像储蓄或者理财,训练是一直存钱,比赛是取钱。频繁的参赛不会让人进步,反而会损耗体能和对胜利的渴望。如果想要一直变强,除了日复一日的训练没有任何秘诀和捷径。

为了准备菲律宾大铁,今年上半年我没有参加任何一场国内的铁三比赛。只在2月参加了泰国的半程大铁和3月的重庆马拉松(目的都是积累高温比赛的经验),两场比赛成绩都还ok,没有刻意调整的情况下收获了两场pb,重马在一个比较炎热天气下还是跑到了2h55,说明今年的跑步能力又上了一个台阶。

此后的几个月,依然是和过去一样,努力地完成这个周期内所有的课表,跟从教练的安排,尽可能平衡好工作、家庭、训练,避免伤病,尽量多休息……今年的工作岗位和环境又发生了变化,说实话带给我的挑战很大,比在云南期间的工作难度和强度更高。整个周期里总体还是比较好的完成了训练,其中由于工作久坐,引发了轻微的椎间盘突出,耽误了一些训练,但是好在积极治疗和恢复,很快痊愈了。其实如果真的要突破身体的极限,没人能完全躲开伤病的,这几年的训练我很大的一个感受是人是很脆弱的,稍微练猛一点都有可能导致生病或受伤,如何和伤病共处也是一种修行。

最终从数据来说,到比赛前我的ctl堆到了131,这个是突破我个人的历史了,在这之前最高我只堆到过125。当然131这个数值肯定也是有一定虚高的,它也代表不了任何个人实力,只能说对我自己来说这个周期的训练量是有保障的。

备赛菲律宾大铁另一个非常重要的工作就是热适应训练。如果明知道一场目标赛事超级热,还完全不做热适应,指望靠意志品质“顶一顶”,那我觉得真的太疯狂了。这一两年经常有人说我很耐热,因为我在炎热的比赛中通常发挥都不错。但是其实没有人是天生耐热的,我曾经在瓜州大铁中热到中暑,在小卖店地板上躺了一个小时。在那之后我就决心不能再被天气打败。

由于我没有条件提前到菲律宾热适应,北京今年的气温上得又很慢,所以我只能采取一些非常无奈的手段。比如我的骑行课程主要在室内骑行台上完成,同时逼迫自己不开风扇,把空调开到30℃暖风。说实话真的是很痛苦的训练,一节课下来地上全都是汗水,但是效果确实不错。跑步课程我也全部放到中午午休时间去跑,就挑一天里气温最高、太阳最大的时候,跑着跑着也就稍微习惯了一点。当然即使是这样,我也知道这和菲律宾的高温高湿环境还是有着很大的差距,我也不可能练到本土选手那样的耐热能力。我只能期盼我的能力比他们更强,即使衰减得更多,还是会有优势。

赛前准备:赛道勘察、装备和补给方案

在比赛开始前半个月,菲律宾大铁更改了自行车赛道,将原本的高速路绕圈4圈改为前90km高速路绕2圈,后半程绕海边6圈。看到这个改动我第一反应还比较高兴,因为看起来爬升变少了一点,同时平路绕6圈那应该是可以骑很快(这不就是中铁协联赛路线吗哈哈)。但是我看到有往年的参赛选手提到,海边路比较烂,所以为了保险起见,我依然是选择了28c真空胎,加强舒适性。

自行车依然是过去一年里都在骑的Quintana Roo V-PR铁三车,这是一辆可以适应任何赛道的铁三车,气动的同时兼顾了轻盈灵活,对于有一定爬升和海边侧风干扰的菲律宾大铁来说最适合不过。而这次我也很激进地第一次在大铁中使用封闭轮,为了多争取1%的优势。

赛前我和Lo’s同门师兄巴斯、自行车高手林成丹一起试赛道,发现后半程的绕圈路真的是太烂了,路面一直颠簸震动、还有很多碎石、沙砾、沟和洞,到比赛当天都完全没有清理。所以我胎压打到70-75之间。关于飞轮的选择,我的铁三车是52单盘,所以我带了1130和1134两个飞轮,并多带了一条长链条。巴斯和林pro一直跟我说,不用换大飞轮,兄弟!1130爬一切,林pro甚至用的是1125的飞轮,真是艺高人胆大。但我在试骑了爬坡路段后还是决定换34飞轮,这样会让我能在更舒服的功率和踏频区间。

很有意思,在我去官方维修点换配件时,菲律宾本地的技师们一直研究我的铁三车,说车子很漂亮,休息把也不错。看到我用的是单盘,问我你这是1x系统吗?然后说“WOW!You Strong!”,提醒我赛道是有爬坡的,我说ok的我骑过了哈哈。

在去换项区存包时,志愿者问我是多少号,我说13号(去年我拿到AWA金标,所以号码会比较靠前),他以为自己听错了又跟我确认了一下,然后和我竖大拇指,给我指引了位置。我在放好所有装备后整个看了一遍换项区的动线。

关于补给方案,这其实是整场比赛中非常关键的部分,这几年我也一直在摸索最适合自己的补给方法。以前比大铁经常消化系统崩盘,上吐下泻。直到去年兰卡威,第一次全程没拉没吐。这次菲律宾大铁,从日常的肠胃调理到比赛补给选择我也进一步做了调整。效果非常好,在这个很有挑战的赛事中肠胃没出一点问题,碳水和电解质也都补充到位。

赛前几天,终于可以查到选手信息,我把同组的选手全部过了一遍,发现有一个大铁9小时、3个大铁930、2个大铁破10,还有四五个十小时出头(包括我)的选手,感觉压力有点大,于是我把所有潜在对手的号码和他们的比赛成绩、优势项目全部背了下来,到换项区把每个人的车子都拍了照片,确保我在赛道上可以认出他们。

比赛当晚,我睡得不是很好,可能一共只睡了4、5个小时,但是起床后体感觉得还ok。去到换项区做最后的调整检查,还是发现了一个小失误:赛前一晚下了一点雨,我的路书贴在车上,在巴斯的提醒下,上面贴了透明胶带,没有被雨水打湿;但我的封闭轮气嘴贴被打湿了,在我掀开补气的时候气嘴贴完全烂掉贴不上了,所以比赛时我的封闭轮气嘴孔没有封上,好在这不是一个严重问题。

快比赛前,我来到前排出发位置。由于我有AWA泳帽,我可以选择先出发。对于游泳水平欠佳的我这是风险和收益并存的:好处是可以有更多跟游的选择和机会,坏处是有更多肉搏和不断被超越、损失体力的可能。但是这一场我的策略就是激进,拿不到KQ的话第3名和第13名也没有区别。

游泳3.8km:1h09

年龄组第8 全场第41

游泳是我最弱的一项,过去半年里我也努力提升自己的游泳技巧,在冬天还参加了三个月张楚教练的集训班,很有收获,比赛前我们水木铁三的灵魂人物魏老师也两次对我进行了点拨,颇有拨云见日之效果。当然个人感觉游泳提升还是要动脑子+加大训练量,这次比赛前试水我基本能稳定游到148-150配速,因此比赛也比较有信心,虽然经历了很多肉搏,也没有找到合适的跟游选手,但是第一圈1900米游完还是34分多就起水了。看到手表时间的时候自我感觉良好,还和岸上的马姐比了个耶。

没想到第二圈下水之后很快感觉到了疲惫,不知是不是水温太高,温水煮青蛙终于把我带到累了,脑子也有点昏沉,能感觉到配速已经慢下来了。就在快要坚持不住的时候,身后突然上来了一位戴绿色泳帽的选手,我决定再尝试一次紧紧跟住他,终于这是一个我体感可以承受的速度,而且我发现对方游得很正,时不时抬头定位,于是我就不再鳄鱼眼定位了,全神贯注跟住我身前这双脚。终于在他的帮助下跟游到岸,1小时09分起水,平均配速1分50。这个成绩打破了我大铁游泳的pb,在一场高水温、不能穿胶衣的海游中pb,我感觉已经发挥得很不错。

然而上岸跑到T1时,老婆跟我说,我是年龄组第9个起水的,我还是有点绷不住,好吧,这就是M30-34。好在她告诉我第二名就是菲律宾一哥Mervin,而且他只比我快了不到3分钟,这个差距我完全可以接受(我事先就告诉她不用给我报第一名,因为第一个起水的一定是吴承泰,而且一定会拉开我15-20分钟,所以给我报他的时间会扰乱我的心态)。

这个环节我思考了一下到底是戴封闭头盔配套的磁吸风镜还是普通风镜(事先都放进了换项包打算看天气选择),发现比赛当天晴空万里一点要下雨的意思都没有,想想还是戴了普通风镜,避免被热爆。

骑车181.2km 5小时06

年龄组第5 全场第6

自行车也是我心里比较没底的项目,毕竟我在上大学前甚至都不会骑自行车。偏偏这又是大铁里很重要的一项,用时最长,也很容易拉开时间。这半年里我在自行车上下了不少功夫,4小时的骑行台训练就做了2次。车子的配件和设定也做了一些调整,赛前更是去雪大爷单车做了一次整车大保养(非常超值,我都不知道我的中轴和轮组轴承原来都烂掉了)。

骑行段5km开始就是一个大坡,翻过山上高速公路骑两圈。我再爬坡的时候输出稍高一点,52牙盘带34飞轮感觉非常舒服,这一段超了不少人,算了一下应该超过3、4个同组对手(他们的号码和车子我都提前记住了)。上高速之后大家都很快,也就没有再同组对手了。第一次折返的时候和泰神、Mervin对到眼,发现头部的领先选手们组成了一个小集团,心情很糟,不管是有意无意这样骑一定是比我独自骑要省力的。但是又发现时间差远没有我预想的大,甚至自行车项目上都没有怎么输时间,此时我意识到我今天骑得真的不错。我有观察过Mervin的一些比赛和训练数据,个人估算只要前面不拉开10分钟以上,跑步我绝对有把握把他抓回来,所以这时候心态上也没有那么紧张了。

当然高温还是给我带来了很大考验,高速路上没有任何遮挡,越骑越热,我只好在补给点不断取水淋头部和身体降温。就这样坚持到90km骑完,开始海边6圈绕行。后半段的烂路让所有人都速度掉了一点,天也越来越热,我反而又缩小了一点和领先选手的时差。只是路实在太烂了,官方补给点的水壶又不是标准尺寸,和我的水壶架卡不紧,导致我每圈都在拿水、掉水……耽误了一点速度。在绕圈过程中和泰神骑到一块了,发现他套了我一圈,但是我反而很高兴,因为他告诉我他当下是全场第一,那么年龄组内没有人领先我很多,时差都在几分钟内,这已经是能预想的最理想结果。最后181.2km稳稳骑完,爬升大约1000米,均速35.6km/h。

跑步42km 3h27

年龄组第1 全场第4

跑步是我的优势项目,很多次依靠跑步翻盘,今年我的跑步能力又上了一个台阶,所以下车时内心知道自己是年龄组第5,但觉得还是有希望的,“比赛现在才开始”!

开跑就感觉到天气很热,体感应该有37℃,但是感觉身体还能够承受(看来热适应效果是有),加上我又是落后状态,所以起跑就比较大胆,直接按照445配速来跑。

这样跑了一圈10km,基本把路上领先我的人认全了,惊觉我现在绝对是全场前10的位置,甚至第一圈就超过了2022年的菲律宾大铁全场冠军Petr。但是目前状态依然不乐观,因为前面的人几乎都是我这个年龄组的(Holy Sh*t)!

泰神年龄组第1,领先很多;46号法国选手第2;Mervin第3;2号南非选手第4;我是年龄组第5。其中三、四名基本是我肉眼能看到的距离,我就保持耐心一点点迫近,15km过后就都完成了超越。此时泰神大概领先我十几分钟,他不崩盘的话我不太可能追上;那么我想kq就必须追上排在第二名的46号,他在我前面5分钟以内,不是没有机会。

说实话这个场景是完全在我预估之内的,因为这两位选手赛前就是我圈出的组内最强的两个人。法国人的大铁pb是去年意大利大铁,9h21。看到这个成绩的时候我第一反应是太强了,后来觉得意大利大铁好像还蛮高速的赛道,我如果全力去比或许也能九个半小时左右完赛?没想到这个预测真是准的过分,最后还就是差了这7、8分钟。

从15km到25km,我逐渐提速追击46号,这一段配速大概在440左右,而46号在逐渐掉速,所以这一段距离越来越近,时差缩短到3分钟以内。当时我计算保持这个速度我可以在33-35km完成超越的。然而就在这个时候最糟的情况来了,我的双腿都出现了轻微的抽筋现象。当下立刻思考是不是能量胶和电解质补充不足,但是全部都按照计划来的。那是天气太热或是骑车强度太大?抑或是配速太高,毕竟440的配速在训练中或许可以完成,但这是在炎热的菲律宾,是骑完180km之后的跑步,这个配速如果我承受不住也是完全正常的,因为我的能力还没到。

除了跑步赛道每圈的爬坡,太阳的威力也逐渐显现,很多段太阳暴晒的时候真的觉得热得要不行了。每个补给点都在麻木地取水、用水淋身体,有冰块就取冰块,想尽一切办法降温。腿很酸痛,有些部位在隐隐抽筋,就努力把冰块敷在上面试图缓解,这样硬挺着又坚持了5km,到31km转换点的时候,和46号的距离只有2分钟了。而由于我是先下水的,所以当时我和他的身体差距只有短短25秒,基本上我能一直看着他跑,他一过折返点马上就会和我擦肩而过的程度。我也知道他一直在提防着我,然而这时候我意识到了一件很绝望的事:就是我没法再把时间迫近了。

只剩下10km多的距离,时差有2分钟,意味着我每公里要追至少12秒,但是我自己就在掉速中,这个时候我已经维持不了440的配速了,而是飞速衰减到5分左右;同时46号却提速回到了5分配速,说明我到极限了,他还没有。这时候心里开始沮丧,但是又不想就这样放弃,老婆、巴斯、马姐还在赛道边上给我加油,给我报时间。还有很多兄弟、朋友在Ironman Tracker追踪着,我不想让他们失望,更不想对不起自己。

我努力维持着配速,虽然五分配都是如此痛苦,腿好像已经到极限了,很想很想走路,我只能麻木地吃着能量胶和电解质,尝试让身体好受一点。巴斯在我身边问我需要什么,我说再帮我找点胶和电解质吧。看他忙前忙后,想陪着我一起跑心里真的很感动(但是又不敢让他陪跑,担心被判违规)。老婆也很辛苦地在大太阳下面一直等着我,帮我报时间。

其实31km之后我和46号时差已经越拉越大了,我觉得这个时候我最难受的是我知道这把我无了,他们可能也知道我大概无了,但是他们还在尽力想要帮我,让我撑下去,但我回应不了这份期待。34km的时候我想最后再拼一次,这一公里配速跑到了434,但是我发现1km之后我立刻又开始抽筋了,抽得更厉害了。果然哈哥说得没错,全马最后10km比赛才真正开始;在最后决胜负的时候靠的是日积月累的训练,因为这个时候如果你的肉体真的崩溃了,意志品质一点用也没有。我想到《灌篮高手》里说当你放弃的时候比赛才真正结束,我的比赛在35km的地方事实上已经结束了。

最后7km是我大铁中最难熬的7km,我比了7次大铁,从来没有这么想走路。天气依然很热,腿已经痛得受不了,配速掉到5分半,再掉到接近6分。这个时候我想的已经不是追击,而是我要稳住年龄组第三的位置,因为身后的南非人也离我不远。我一度很想问巴斯和老婆,第四名和我差多远?但我怕他们觉得我太软弱了,最后7km竟然想的是不要被第四追上?最后39km的地方我看到巴斯又来了,骑着一辆车在我身边,当时我已经神志不清了,我以为他把他的崔克铁三车骑回来了,后来老婆跟我说他是不知道从哪搞来一个吱呀吱呀响的破车。我就记得我问他离终点还有多远啊……

最后要冲线的时候,我听到终点主持人喊我的名字,说我要冲线了,谢天谢地,我跑到终点,把帽子狠狠扔过终点线,这是2019年朱哥在广德226冲线的动作,过去几年中这一幕一直激励着我。

终点 9h51

年龄组第3 全场第5

我第一次大铁破十,拿到了年龄组第3,但我没有丝毫高兴的情绪。主持人向我祝贺,说恭喜我KQ了,我说应该没有,我们组应该只有2个名额。他问我在哪个组,我说是M30-34,然后他沉默了(我想他可能没有我算得清楚,因为我确实很会算)。

然后这个时候我开始控制不住地掉眼泪,好像是从我口中说出我没有kq这件事,让我终于承认这个事实了。过去半年多的努力,这受尽折磨的一天又是无功而返。老婆来到我身边,我抱着她又哭了很久。然后我又觉得头疼、浑身发麻、身体发冷,就和我去年在哈萨克斯坦冲线后的状态一样,腿没法弯曲和受力,因为太酸痛了。

我缓过来之后想到的第一件事是让老婆带我去看巴斯领奖。赛前我就跟他说,大铁6点下水,下午4点70.3颁奖,那么我必须在这场破10,你才能看我冲线,我才能看你领奖。马姐说我最后还是兑现了我的承诺。

拿到手机后看到很多朋友向我恭喜,教练说这场是我的代表作,想想好像一切也不是那么糟,在这样一个高难度的大铁里pb、破10、站台、甚至全场前5,好像我已经把自己的全部都发挥出来了。游泳、骑车、跑步三个项目我全都pb了,甚至可以说是超水平发挥的一天。没有任何失误,只是单纯地技不如人,这是在所有的kq失败里我最能接受的一种情况。

尾声

赛后,极度疲惫地回到酒店。教练发了Ins为我祝贺,泰神也跟教练说我今天比得真的很好。第二天在颁奖仪式上我们又聊了很久。比赛当晚11点05,菲律宾大铁关门。我对照完赛选手人数又算了一遍,确定M30-34就是只有2个名额。然后在第二天领完奖杯,平静地看着年龄组前2名认领kq。

可能有的朋友觉得,全场前5都拿不到kq太扯了,但是规则就是规则。这也就是kq比bq残酷得多的地方。如果你想去波士顿跑马拉松,你只需要达到一个时间基准线就可以;但是你想去科纳比世锦赛,那么不是你要破10或者破930,而是你要比你同组的对手更强,这是一个必须通过战胜对方才能获得的资格,而你永远没法估计这一场的对手有谁,有多强。

或许如果我还在M20-24或者M25-29,KQ会手到擒来得多,但我也感谢这一切。如果不是升组,我就不会有这么大的压力,不会把自己推向更高的水平。不谦虚地说今年的我比前几年要强得多,能够完成这样一场酣畅淋漓的比赛,已经很美好了。我也从来没有把KQ当作理所应当,毕竟国内就有我非常尊敬、仰慕的选手到现在还没有KQ。本来这就是一件很难的事情,而难才更显得它是这么珍贵。

今年是我接触铁三的第六年,接受罗教练指导系统训练的第四年。还记得2020年我刚开始和罗sir训练,我说自己的目标是在未来的几年里大铁破10,那个时候中国大陆地区还没有人大铁破9,能够破10已经被认为是一流长距离铁三选手了。现在回头再看,这几年里国内的铁三爱好者水平确实在突飞猛进,在正式比赛中大铁破10的选手已经有20多人,破9甚至破8的选手也已经出现(现在想到还是很震撼,中国人的大铁sub8竟然这么快就来了)。

还记得在2021年和22年的时候,我对破10是非常有一些渴望的,因为觉得自己能力已经有了,就差一个机会,差一个高速赛道,然而现在我知道那个时候的我其实根本还没有这个能力,无论身体还是心理上。这两年对破10已经没什么执念了,觉得这是一个会在某个时间水到渠成的事情,而且这不应该是我最终能力的极限。

这两年支撑我继续训练的动力,更多的还是想继续变强,想去一次Kona,还有舍不得这群因为铁三认识的好朋友。另一方面,似乎我也逐渐找到了一些训练和生活的平衡,很多人以为我们训练很苦,Lo’s的训练量很大很折磨人,其实我觉得真的就还好,我的训练量也就是一周十几个小时,在业余选手里绝对不算特别多的那种。有事情练不了的时候我就顺其自然放掉,教练从来不会说我,但是如果我乱练或者多练他反而会生气。

我觉得罗sir真的是很理解训练的艺术的一个人,其实每个人都可以完成一节很重的训练,每个人都能完成一堂很长的大课,但是很少有人能够一直坚持去做那些正确而微小的事情,就像他说的,成功的路并不拥挤,因为愿意坚持的人不多。

无论如何,我的第7次大铁结束了,这篇赛记太长了,其实我一直相信惺惺相惜的人不必多说,你看到我的比赛,就会懂我练得如何,知道我的每一天是怎么度过的,明白我是什么样的人。

最后感谢我的老婆,希望终有一天我们一起去看夏威夷的日落。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Copyright © 2088 2006年世界杯冠军是谁|世界杯男足|中国计算机世界世界杯数字科技站|cpic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友情链接